徐曉紅
  坐在午後的陽光里,清理著成箱的書本,一本本地翻看,仔細地端詳,過往的歲月在書中依稀浮現,伴著那些頁邊上留下的有些模糊的筆跡。
  這批書跟著我二十多年了,輾轉了四個城市,跟著搬了若干次家。其間丟掉了許多老家當,添置了許多新東西。唯有這些書,像不離不棄的家庭成員一樣,始終跟隨著我,患難與共,冷暖相知,伴著我從少年長成青年,步入中年。
  記得十六年前,曾寫過一篇短文《買書櫥》。那是研究生畢業後的第一個元旦,我用自己的錢,給自己的小屋添置了一個大大的書櫥,那是我人生中自置的第一件傢具。快入夜時,伴隨著窗外新年的鞭炮聲,我的幾箱書全部上架,整齊地列在有些矮小的屋子裡,甚是威風!
  六年前,一家三口遷來南京,書櫥送人了,但書櫥上的書一本不落地裝進了箱子。車子開啟的那一刻,五歲的兒子突然微笑著說了句“別了,揚州!”車上的人都笑了。是啊,該帶著的都帶著,有書有愛有兒子,人生何處不家園?
  在新的城市裡工作著、生活著、閱讀著,新書一本本添著,放滿了書櫥、沙發、床頭,而那些老書本因為空間狹小等多種原因一直沉睡在書箱里。我一直在想,如果可以,就把一部分老書送人吧,歲月匆匆,怕也沒有時間去翻看了。可是,這些陳舊的書想找個好主人還真是不易。這麼想著、糾結著,又拖了三年。
  寒假里,在先生的老家,偶然聽村支書說村裡要建個圖書館,苦於書源不多。我和先生一下子想到了那幾箱書,當場承諾:“我們捐書!”話一齣口,感覺特別開心,仿佛多年深藏閨中的姑娘找到了個好婆家。
  《中國人史綱》、《外國文學史》、《紅樓夢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、《茶花女》、《傲慢與偏見》……這些伴隨我整個讀書歲月的書,一本一本在手中摩挲、翻開,像是話別即將登上迎親花轎的姑娘,說不出的留念、不舍。
  仿佛又回到了兒時那個書本匱乏的年代,只要看到一切有字的紙片,都如獲珍寶般一一過目,想占為己有。讀小學的時候,母親在村委會任職,隔個把月就會帶回來一疊過期的報刊,那成了我少年時代最盼望的“禮物”,也成為我瞭解外面世界最初的媒介。走親戚的時候,更是我掃蕩人家藏書的機會。上世紀八十、九十年代的農村,能有藏書的人家並不多,但總能搜羅到一兩本。有時為了看一本書,草草吃個酒席,就躲在裡屋繼續看。飯後回家的路上,肚子就開始“咕咕”叫了,家人取笑我:“去吃酒席的人吃不飽肚子呢!”
  正想著,樓下運書的司機按喇叭了。回頭打量那一箱箱整裝待發的“珍愛”,心頭陡升一股豁然:這些書是奔赴更好的去處。就像我們小時在農村,得到一本好書,該是多麼的幸福啊!相信它們一定也能找到更多更年輕的主人!
  (作者單位:江蘇省南京市檢察院)  (原標題:那些書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zaggodqwjzs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